互聯網公司的996上班制度,再一次被炒熱,甚至連馬爸爸都說:“能上996簡直是幸福”,結果被一度大噴。
只是出入在高樓大廈內的白領,朝九晚五的班次,都有多少時光在摸魚,更別說所謂996的時光,是不是一分一秒都在做有產出的工作?還是只是任時光匆匆溜走。。。
這就仿佛是學習英語一般,從開始學習英語到本科畢業,上了十多年的英語課,特別是初高中時的題海戰術,但即便是如此,在面對老外時,還是呈現著開不了口的尷尬。
小編身邊有太多的例子,上了十年多的英語課卻學不好英語,反而工作了幾年,把曾經深惡痛絕的英語如母語般流利。
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1、投入學習時間不足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提出一萬小時定律,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按比例計算就是: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一年8760個小時,所以你只要2年不到的時間,你就能成為英語方面的專才。
但,這絕對是一個錯覺,如果你真的學了十幾年,你早就英語如母語一般流利。
做個對比。
讀書時,在學校里學習,假設每天都上兩節英語課(每節課45分鐘),回家再花一個小時練習課后作業,那么你每天花2.5小時時間在學習英語。但是你的授課和學習并非全英文,所以在這2.5小時時間里,可能只有一半的時間是由英文內容占據的。所以你要花大約25年的時間才能超過學習一萬小時。
再假設你從小到了國外,每天和幼兒園的孩子玩耍,從小接觸的就是英語,溝通,表達,思考都是以英文的想法,一天24小時沉浸式的英文環境,那你學習英語的時間就是:一天24小時-8小時睡覺時間=16小時。兩年下來,就超過一萬個小時,英語怎么能說不流利呢?
花25年的時間,才比得上一個孩子2年時間的精力投入。所以,我們英語沒學好,不是你笨,很大程度上是投入學習的時間不足。
2、你掌握的都是應試教育所需
從小學習英語到大學里面的考四六級,我們學習的都是書面化的語言,四級證書下,掌握4000的詞匯量,卻仍不能流利地表達詞匯。
究竟根本原因,我們的學習詞匯量都是“被動詞匯”,一些會出現在課本中,完形填空中,閱讀理解中……但不會經常性出現在日常交流中的單詞。
3、授課老師水平倒掛
因為地域條件和經濟水平的限制,大部分90,80等從小接觸的英文授課水平都較為一般,而后上了大學之后,老師的素質才更加嚴苛,授課水平才逐漸提升。
實際上,人的學習能力是會隨著年齡的提升而逐漸減少,從幼兒園開始,老師的英文水平就要嚴苛把控,從小把基礎打好,避免掉基礎的發音問題。
4、學不會又不會影響生活
讀書時,身邊是不是存在著這樣的一類人,他們數理化相當好,連語文都不差,唯獨敗在英文上,嚴重的偏科導致成績并不能非常突出。
這一類人被稱為“典型的理科男女”,對于英語的排斥到了極致,甚至為了不學英語,思考過人生,為了以后,定下職業生涯規劃,完美地避開英語這個黑洞。
然鵝。。。真的是too young to simple。。。
曾經以為的可以完美地避開英語黑洞,卻不料社會發展太快,國際化迅速增長。。。攢得人民幣越來越厚實。。。
不僅在職場上,就連生活中都避不開英語。
職場上,英語好的同事,跳槽到國際化的公司,分配到國外領著比你貴6倍以上的美元工資。
生活上,英語好的朋友,全球遍地的留下足跡,交到國際化的友人,快速地獲得國際資訊。
家里面,英語好的兒砸,越來越不愿意和你溝通,因為你只會回答他yes or no。
直到后來的后來,你才發現,英語,真的會影響生活。
學習一門語言,并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而是為了能夠表達而學習。
小編就介紹到這里了!
凱文國際教育 托福雅思教育咨詢 內蒙古凱文教育 北京凱文留學 北京托福雅思 北京移民 北京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