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個笑話:因為疫情,中國大陸GMAT永久取消,以后再也沒有這個考試了。
既然知道是個笑話,我們關心的問題無非是,什么時候才能恢復?
關于這個問題,它肯定有恢復的一天,而且應該會很快。
首先,最明確的一個信號:托福、雅思、GRE、GMAT等等考試紛紛開始發布線上考試作為替代(當然,中國大陸地區通通不包含在內),這說明考試機構也著急恢復考試,即便是海外疫情嚴重,也會嘗試使用線上的方式去替代。
線上考試不能參加也就罷了,為何明明中國地區疫情已經得到控制,線下卻遲遲不能恢復?
不是不想恢復,是的確恢復不了。
客觀因素而言,線下考試何時恢復,取決于國家的整體決策,往大了說,政府肯定是以保證疫情不擴散、人民群眾的健康為第一優先,即便是要恢復,也需要有一整套完善的“防疫”機制;而同時,凡事也分輕重緩急,在所有考試中,最著急恢復的是高考!留學考試、四六級、CFA、CPA這些都只能是遞延,往后排排;相信在安排完高考后,有了參照,很快就會輪到其他考試。
主觀因素而言,留學考試有動力在大陸地區展開線上測試。技術條件已經實現,不開放只是主觀因素。一個不爭的事實在于,由于刻板印象:中國考生使用機經、真題、替考等等因素;在現有的線上考試機制無法很大程度規避“作弊”可能而保證分數公平性之前,留學考試官方很難有決心開放線上測試給中國地區。
但是,主觀意志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如果大陸地區線下考試遲遲無法開展,嚴重到影響了中國考生的考試、留學的積極性,留學考試官方肯定會急于尋找應對方案。
例如雅思,2019年雅思全球350萬人參加,中國考生占到60萬以上,僅從“經濟”角度考量,官方比我們更著急。一旦相愛相殺的托福、雅思任何一方松動,另一方一定跟進,GRE和GMAT必然緊跟。
所以,考試恢復也就在一兩個月之間,最晚不會超過3個月。
什么時候才能考只是短暫的恐慌,真正應該思考的問題也許是:
還要不要考GMAT?
就算考了、申請了、拿到了offer,還能不能出得了國?
本質上,要不要考GMAT、出不出國,壓根兒不是一個“是非題”,而是一個“選擇題”:我們還要不要選擇留學這條路,我們要不要選擇別的出路?
現在是4月,如果今年你真的申請成功、拿到offer,真正出發的時間也要到明年7、8月;現在思考這個“選擇”,是在為15個月以后的你做決定:萬一疫情持續到明年的7月還沒有好轉,我是不是早該放棄當下的努力?
退一萬步講,如果疫情真的還要持續一年,我們要面臨的問題是經濟衰退、失業暴增,飯都吃不起了,到時候用腳投票都是:不去了!
但,你信么?你敢賭上全球大崩盤的結局么?
我們當然不敢,也不希望這樣!
那就回歸理性,看看我們手頭的選擇。
對還在校的同學,無非三條出路:就業、考研、出國。
就業:一季度的GDP數據(同比下降6.8%),后續即使國內復工緩慢好轉,以海外目前的疫情形勢持續下去,中國經濟還是會持續受到影響,加上貿易戰種種因素,未來經濟情況堪憂;就業形勢必然嚴峻。
考研:通常而言,經濟形勢差,學生就更愿意繼續讀書;那么,明年初的考研形勢競爭也肯定慘烈。
出國:我們就不多說了,大家了解得夠多了。
那么,對于在校同學,更優的選擇可能在于:考研和出國選其一,就業也不能放,做好兩手準備。
對在職黨來說,經濟形勢不佳,裁員、降薪可能已經在某些行業開始發生,未來經濟形勢看衰之下,人的自然選擇會趨于保守,離職去讀MBA增加支出也許的確不是最優解。
但以GMAC官方的統計而言,當經濟向好時,反而讀MBA的人數在下降,因為面對升職、加薪的機會,去讀書的機會成本可能更大。
在經濟形勢不好時,選擇去讀書,可以增加自己的競爭力、可以休息一下等待經濟的復蘇。要是再拿到了半獎或全獎,那就更滋潤,當然,拿獎的前提是GMAT高分。
所以,當我們放到更大的層面去看,考G出國,是給我們的未來、一切復蘇時,我們能多一個選擇的權利。
凱文國際教育 托福雅思教育咨詢 內蒙古凱文教育 北京凱文留學 北京托福雅思 北京移民 北京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