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有不少優勢,但未必人人適合。”,家長打算送孩子出國之前必須先回答六個問題,即孩子是否做好了吃苦的心理準備、是否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能力、是否有較好的學業基礎、是否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否有一定的興趣和專長、家庭是否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如果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是否定的,那我認為您的孩子并不適宜留學。”
除了回答這些“必答題”,建議那些決定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家長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學會管理“自由”。
“女兒出國后,多次跟我提起‘管理自由’的問題。確實,出國留學的孩子大多只有十多歲,他們在國內得到家長全方位的呵護,很多事情都由父母包辦,現在獨自遠赴他鄉求學,突如其來的‘自由’會讓很多孩子無所適從。”從周圍同事和朋友那里聽說過不少案例,一些學生在國內的生活學習處于父母高壓之下,出國后天高皇帝遠,他們盡情享受從未有過的“自由”,學業松懈,甚至逃課,有的還受到不良同伴的影響,學會攀比、抽煙、喝酒,有的則交友不慎,談戀愛、玩失蹤。“這樣的結果顯然不是家長們所希望的。”
無人監管時要自我管束
對于遠離父母的留學生來說,“慎獨”尤為重要,即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要憑高度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行事。“在一定程度上,出國留學對孩子意味著遠離家人和熟悉的城市,結交新的朋友,開始新的生活,這時孩子應及時把父母的管束調整為自我管束。”
對剛出國門的留學生,建議要多研究學校網站,多向學長咨詢,盡快熟悉學校的資源渠道。“國外大學都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在調劑課余生活的同時,也可鍛煉組織能力和合作能力。學校圖書和網絡資源也相當豐富,如果愿意學習,也善于學習,自由的空間一定能夠帶來自由的學術。”
很多父母在孩子出國后會牽腸掛肚,但父母操心的時間應該放在孩子出國之前,在是否留學的問題上,家長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見,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同時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性格。“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貫穿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之中。”
這里提醒家長們,如果前期準備充分,在孩子出國后就不要太過擔心,不要管得太多、太細。“大多數父母沒有留學經驗,對孩子的指導往往帶有主觀色彩,因此,父母要耐心傾聽孩子的心思,采取溝通式的指導方式,而不是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孩子。”,“環境的改變,會使孩子和父母對同一件事產生意見分歧,父母不應魯莽反對,更不能壓制孩子的思想,而應在充分了解實情的基礎上,與孩子共同作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