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到底壓分嗎?
為什么會有壓分傳說
到底有沒有壓分,
可能是雅思這個領域最容易引起撕逼的話題之一了。
比較經(jīng)常被提起的一個案例就是某機構(gòu)的某雅思口語老師刷了個口語6.5,言下之意當然是 「 這么厲害專門教口語的老師怎么可能只考這么點兒這不是壓分是什么blablabla 」。
要說壓分這個事兒,那就不得不提到雅思培訓行業(yè)的一個不大不小的尷尬了:
口語打分機制,是猜的。(寫作也一樣,當然,比口語稍微好那么一丟丟)
雅思官方公開的 band descriptors - public version 里只是一些宏觀描述,只有方向性指導意義,無法用來精確計算口語得分。(見下圖)
不得已,所有的雅思老師,包括加入 British Council 之前的我,都是在「 自己的考試發(fā)揮 - 實際分數(shù) 」和「 學生描述的考試發(fā)揮 - 實際分數(shù) 」這兩對關系之間摸索探究口語評分方式的。考試狀態(tài)的不同,話題的不同,第三方描述的可信度不同,都極大地影響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和可歸納性。無數(shù)自封的名師大神,磚家叫獸,在那些一串串的經(jīng)驗技巧歸納總結(jié)背后,其實都是自說自話的瞎猜。
完全不靠譜。
雅思口語老師們其實是不知道某個學生應該得幾分的。
他們連自己考應該得幾分都是瞎猜的。以前的我也是。
因為沒有 band descriptor - examiner version。
這也直接導致了壓分傳說的噴涌不絕。
君不見,至少一半以上的所謂壓分控訴,都是這樣的:
我的流暢度XXXX,用詞那是OOOO,那絕對是 n.n 的分啊,結(jié)果就考了個 x.x。
我在國內(nèi)另一個地方流暢度還不如XXXX,用詞也沒OOOO,結(jié)果卻考了個 x.x +1。
我在國外某地那么一考啊,就考了個 x.x + 1.5。
問題是:
對自己分數(shù)的預期本來就是沒有根據(jù)的。
對自己現(xiàn)場表現(xiàn)的主觀評價本來就是沒有根據(jù)的。
不同場次考試時的心理狀態(tài)、題目、臨場發(fā)揮本來就是浮動的。
沒有比較的意義嘛。
其它的壓分緣由就更離譜了。
有說因為自己被官方盯上了所以被穿小鞋的(比如上面說的那位刷了個6.5的名師)。
有說因為官方為了多收錢故意把分數(shù)搞低好讓考生反復刷的。
有說因為自己客觀題(聽力閱讀)太高了所以被在主觀題(口語寫作)上懲罰的。
不一而足。
真實情況到底是什么樣的呢?
我來從這幾個方面來回答雅思有沒有壓分:
1.考官有沒有動力壓分。
2.考官有沒有能力壓分。
3.復議為什么有時候會提分。
雅思
考官們沒壓分,反而在提分呢。
你要問當雅思考官有什么好處,那答案會有很多:精心打扮的亞洲靚妹,衣食無憂的工資福利,周游各地的五星便利等等;可你要問當雅思考官的糟心事兒,排行第一的十有八九是一樣東西:
定期檢查(沒有對應的漢語翻譯,我隨便編一個。原單詞匿了。),簡稱定檢吧。
這個定檢是什么呢?簡單的說,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對考官進行的業(yè)務技能檢查。怎么檢查呢?由不同區(qū)域(或國家)之間擁有檢查資質(zhì)的考官(一般是教官)互相進行隨機抽查。每次抽不同時段的幾個考生,然后聽錄音打分。
如果有任何一個抽到的考生新分數(shù)和原分數(shù)不同,或者考試流程不符合規(guī)定(缺時、超時、問候語/轉(zhuǎn)折語/提問方式不規(guī)范等等),都會觸發(fā)一系列后續(xù)機制。根據(jù)分差,會觸發(fā)的機制包括:重新培訓、降低考量、立即停職、立即解職(全球禁考)。
就是為了確保考官是按照 band descriptor 上的詳細要求來打分的。
考官不是靠主觀猜測打分的,他們是按照一個詳細的得分/失分列表來做加減題的。
因為不客觀不行啊。主觀了的話第二次重新打分肯定會有分差的啊。有了分差后果很嚴重啊。
而且,因為中國考量大的原因,為了更早發(fā)現(xiàn)不合格考官,減少影響面,在中國的考官們特別享受每6個月定檢一次之規(guī)定。在其它國家,這個區(qū)間是12個月。
考官們的內(nèi)心都是崩潰的。
再客觀去打分也有走神聽漏的時候啊。萬一沒聽到打分表上某一條就會把分打低的啊。每6個月查一次,一次查好幾個考生,如果亂打分打錯分被抓的幾率相當高啊。每一個定檢涉及的考生都有一份非常詳細的文字報告,詳細的記錄了這個考生每一個得分/失分點。就是為了讓考官被虐得心服口服。
于是考官因為定檢被查出有分差然后被懲戒是很平常的事。根據(jù)實際的定檢結(jié)果統(tǒng)計,80%的分差是考官打高了,而不是打低了。這跟大眾的普遍認知正好相反。
考官們沒壓分,反而在提分呢。(我預感這一句話將要引起的撕逼可以繞地球三圈)
雅思
有沒有無差別壓分,隨機壓分,冰天雪地轉(zhuǎn)體后空翻360度壓分呢?沒有。
首先,考口語的時候,考官拿到的打分表上只有考生ID和姓名,沒有別的信息。因此,他們并不知道考生是什么來歷,無法針對某種類型的考生(比如機構(gòu)刷分老師,多次刷分考生等等)進行預判,也就沒法壓分。
其次,機構(gòu)刷分老師(比如文章一開始提到的那位刷了6.5的口語老師)和多次刷分的考生以及其它某些類型的考生的確會上黑名單,叫可疑考生。這個信息在考試的主考那里。假設主考事先把這個信息告訴了考官,那么,考官最合理的應對就是:嚴格執(zhí)法。
可疑考生?那我就認真按照打分標準來咯。咱不放水往高打了,咱就老老實實打。于是某些人分越刷越低了。
悲劇啊。
致某些人:不是考官壓你分,是你本來就只值這個分。
然后,在寫作閱卷的時候,閱卷考官必然不是考生的口語考官,這是分卷系統(tǒng)強制的。也就是說,寫作的閱卷考官并不知道考生的口語分,也不知道考生的聽力和閱讀分(聽力和閱讀是中國員工另外批改的)。所以,考官無法根據(jù)考生其它幾個模塊的分數(shù)來給寫作壓分。
最后,有沒有無差別壓分,隨機壓分,冰天雪地轉(zhuǎn)體后空翻360度壓分呢?沒有。
我用我家貓的蛋蛋擔保。沒有。
當然... 你非要說某個月黑風高的晚上我在夢中給考官們下了指令然后用MIB科技無痕記憶清除器+盜夢空間思想植入大法最終成功坑了全中國億萬少年,也不是絕對沒有理論上的可能性。
動態(tài)
第一,人是會犯錯的,考官也不例外。因此,雅思才設有復議機制來提高考試成績準確性。
第二,大眾只聽到說某人復議之后提了多少多少分,而不知道其實80%的復議結(jié)果都是考官打分打高了,只不過雅思規(guī)定復議分數(shù)低了不會降分而已。復議不成功的考生當然不會像復議成功了的一樣積極去網(wǎng)上吆喝,這就是幸存者偏差。
第三,復議之后成績提高了,跟原始成績被壓分了這個推斷沒有邏輯關系。只能說明,考官犯錯了。考官不認識考生是哪根蔥。考官沒那個閑扯淡的心思和動力去壓考生分。
總結(jié)
99%的情況下,如果考生覺得考官有亂給分、壓分行為,都是因為考生對自己的分數(shù)有著錯誤的判斷和預期。
的確有1%幾率考官因為業(yè)務水平和狀態(tài)問題給出了不合理的分數(shù),這也是為什么雅思有完善的復議機制。如果考生真的認為分數(shù)與自己的表現(xiàn)不符,應當提起成績復議。
在中國區(qū),雅思考官沒有壓分行為。其它國家我沒管過,不下結(jié)論。
考官沒有動力去壓分。
考官沒有客觀條件去壓分。
壓分給考官帶來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
British Council 從來沒有要求過,雅思考官也從來沒有被任何人要求過對中國考生進行所謂的壓分。
雅思考官不會壓分。他們真的懶得、不屑于、沒動力、沒那個閑心思、不會吃飽了撐的去壓分的。
雅思是否壓分這件事情,有諺語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也有各異的看法。
但是,真正實力強的人,在哪里都能取得高分。
中國的高考尚且存在地域上的HARD模式和EASY模式,指望絕對的公平,畢竟不現(xiàn)實。
打鐵還需自身硬,寶寶們不要把雅思考試當成一個結(jié)果,而應該當成一個學習英語的過程。
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寶寶,在將來出國的旅途上,或是說在將來人生的道路上,總能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風光,體會到更多精彩。
一切努力,都應得回報。
凱文國際教育 托福雅思教育咨詢 內(nèi)蒙古凱文教育 北京凱文留學 北京托福雅思 北京移民 北京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