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出國旅行、留學、移民已經司空見慣,大批的“大海龜小海帶”們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談資。說到海外生活,到底能為我們帶來什么呢?一紙文憑還是品質人生?
不可置否,接受西方教育、感受西方文化,都會給人的思維帶來些影響和變化,有人就總結了出過國和不曾邁出國門的各種區別,您怎么看?
在中國文化當中,每個人都是作為社會關系中的一員,深深地和別人聯系起來的。每個人都被別人評判,每個人都評判別人。
而在西方社會,人是社會功能的一員,一個人的工作和他的私生活是可以完全分開的。西方人強調個人在集體中的獨立,中國人強調個人在集體中的聯系。
作為一個文化上的自由主義分子,西方人一般“不輕易評判(Don’t judge)”其他人。
曾經有留學生感慨表示,以前未出國的時候總覺得出國旅行甚至工作生活是mission impossible,但經歷過后覺得nothing is impossible,每個人其實可以有很多選擇。留學讓她得到的不止是學歷,更重要是獲得包括“把自己丟在任何地方都能生存的能力”的。
就像會兩種語言的人更加容易學習第三種語言一樣,留學期間接觸到不同文化的人,會讓留學生更容易接受不同的文化。在國外呆久了以后,會覺得自己是生活在世界上,而不是在單一國家里。同時更換環境的心理障礙也小很多,適應能力變強了。
網絡盛行的時代,言論越發自由,所以才會產生“鍵盤俠”、“黑子”,可能一言不合就開撕,但是卻不去想想別人為什么這么說。外國的理念則是多看、多聽、多思考,再自己判斷。
有過留學經歷的學生,大多不會盲目追捧或者貶低西方或國內情況,他們經常會對比中西兩種文化和觀點,開始理性的分析中西兩邊各有的美好。他們能認識到世界的復雜性,對于任何事情都非常清楚地意識到自己錯誤的可能性,永遠不把自己認為是“絕對正確”。
中國人傳統的大家庭和集體觀念使得個人的隱私意識相對較弱,和西方人交流時,大家都比較注重個人隱私,會普遍達成共識,哪些問題可以問,哪些問題不能問,以免造成對方尷尬。
大多數西方人都是心態良好充滿正能量的人,很少去抱怨自己國家或者他人,他們茶余飯后的話題都是如何更好的去享受生活,去嘗試不同的新鮮事物,比較正面積極一些。
西方人可以在工作中竭盡所能瘋狂努力,但多數不會將工作和生活混為一談。甚至他們當中的不少人,比起單純考慮高薪厚職,更愿意去選擇一份或許報酬略遜,但能讓他們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節奏的工作。
在國內,經常會聽見說“女生不用能力多強”(嫁個好老公就好了),甚至“女生不要能力太強(嫁不到好老公怎么辦)。這些話在國外都不用跟別人講,你只要把這話翻譯成英文,還沒出口都會立馬覺得怎么會有這么奇葩的觀點。
在國外生活久了,獨立完成學業,事業穩定上升,會覺得生活就是應該掌握在自己手中,跟自己是否有伴侶是否結婚都沒有關系。結婚以后兩個人也要共同承擔家庭的責任,這樣才能獲得同等的尊重。
在中國,大多數家長不鼓勵孩子的個性發展,都只是希望孩子好好念書,以后有事業,有家庭,有車有房,這樣的生活才是應有的人生。在國內想要活得與眾不同的人的壓力比國外大多了。而在國外,你會發現所謂的“怪人”太多了——每個人人生都不同,每個人都是怪人,于是就沒有怪人了。
最后總結一下,并不是說“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反而在國外生活久了,也會更懷念中國的好,覺得中國的傳統價值觀特別感人,也更珍惜中國文化中的人情味,比如對家庭、親情和友情的重視。能真心體會到作為一個中國人,能從小受到傳統文化和價值觀的熏陶是非常幸運的,而在國外學習與收獲到的東西也是受用一生的。
凱文國際教育 托福雅思教育咨詢 內蒙古凱文教育 北京凱文留學 北京托福雅思 北京移民 北京游學